静兰借好书走出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他,没有多问,只是静静地坐在他身边,轻声吟诵起苏轼的《定风波》: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
那淡定从容的诗句如同一股清泉,缓缓流入鹤池心中,让他在诗静兰的陪伴与诗词的慰藉下,渐渐平复了内心的波澜。
也是在那一刻,鹤池的心湖泛起了涟漪,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愫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。从此,他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她的身影。
课堂上,诗静兰对文学问题的见解独到而深刻,她那轻柔的声音,如同涓涓细流,淌入鹤池的心田。
为了能与她有更多的交流,鹤池开始拼命钻研文学知识,每读懂一首诗,每理解一个文学典故,他心中都会涌起一阵喜悦,因为他觉得自己离诗静兰又近了一步。
然而,青春的羞涩与自卑,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,横亘在他们之间。
鹤池无数次想要靠近,却又因内心的不安而退缩。他害怕自己的冒失会惊扰到这份美好,更害怕自己不够优秀,无法得到诗静兰的青睐。
学校举办诗歌朗诵比赛,诗静兰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。鹤池主动请缨,成为她的队友。在准备过程中,他们一同在诗的世界里穿梭,精心挑选最能触动心灵的诗歌。
他认真聆听她的每一次朗诵,提出真诚而细致的建议,诗静兰也总是虚心接受。
可是,在一次关于朗诵风格的讨论中,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。
鹤池认为激昂的风格能更好地展现诗歌的力量,让观众热血沸腾;而诗静兰则坚持温婉含蓄才更能诠释诗的韵味与内涵。
两人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鹤池一时心急,声音不自觉地提高:“你这样太保守了,根本无法打动观众!”
诗静兰的眼中闪过一丝倔强与委屈,她反驳道:“你根本不懂这首诗的灵魂,只是追求表面的激昂。”话落,她转身离去,只留下鹤池独自在原地,满心懊悔。
后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