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开始,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。
散朝后,蒙恬邀李信至府中饮酒。
酒过三巡,蒙恬忽然问道:“李信,你为何如此执着于终结乱世?”
<李信放下酒杯,沉默片刻,才道:“将军可知长平之战?”
蒙恬点头:“赵国四十万大军覆没,秦军大胜,怎会不知?”
“家父死于那场战役。”
李信声音低沉,“赵括冒进,葬送我父性命,也葬送赵国气运。
我恨他,更恨这乱世。
若不平天下,多少人如我父般枉死?”
蒙恬听罢,眼中闪过一丝敬意:“你有此志,难怪能得大王赏识。
只是,统一天下,谈何容易?
你可知代价?”
“知。”
李信抬头,目光坚定,“但若无人承担,谁来终结?”
蒙恬哈哈一笑,拍着李信肩膀道:“好!
有你这话,我蒙恬愿助你一臂之力!”
那一夜,李信与蒙恬结下深厚情谊,也为自己日后的征途埋下坚实助力。
第六章:边关试炼李信升任中郎将后,被派往秦国北境,与蒙恬共同镇守边关。
匈奴屡次南侵,边关烽烟不断。
这里的战事远比雍地凶险,李信却视之为磨砺。
某日,斥候急报:“匈奴三千骑兵逼近长城,意图抢掠粮仓!”
蒙恬召集将领商议,有人主张固守,有人提议出击。
李信却道:“守则被动,攻则冒险。
不如诱敌深入,再断其后路。”
蒙恬听后,点头道:“此计可行。
你愿领兵否?”
“愿往!”
李信毫不犹豫。
当夜,李信率八百轻骑出关,故意示弱,引匈奴深入。
待敌军进入预设埋伏圈,他一声令下,火箭齐发,伏兵四起。
匈奴骑兵猝不及防,死伤过半,余者仓皇北逃。
此战,李信再次名震军中。
蒙恬在战后宴上举杯道:“李信,你有将帅之才,日后必成秦军栋梁!”
李信却冷静道:“此胜乃侥幸。
匈奴未灭,边患未除,我不敢居功。”
蒙恬欣赏他的沉稳,私下对副将道:“此子心怀大志,非池中物。”
第七章:秦王重托公元前247年,嬴政亲政,野心愈发膨胀。
他召集群臣,宣布:“六国不灭,秦无宁日。
朕欲扫平天下,谁可为先锋?”
蒙恬当即举荐:“大王,李信连战连捷,智勇双全,可担此任。”
嬴政目光转向李信:“你有何言?”
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