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精选全文大明锦绣》,由网络作家“岁月神偷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《大明锦绣》,热血十足!主人公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,由大神作者“岁月神偷”精心所写,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:。我也是刚来番茄,不了解番茄读者的阅读习惯,你们看的都是百万字以上的小说,昨天的三张没有一起发出来呢,有的人就不理解了,说那啥对吧。甚至某些读者,在评论区里骂脏话,更有人对我人身攻击,气得我昨天晚上半夜看书批评的时候,睡不觉。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,说我水很我很委屈。有位读者的书评很中肯,蓝玉荐酒送胡亡很精彩,但是其他方面角度转换......
《精选全文大明锦绣》精彩片段
王八耻啪啪给了自己两个耳光,“奴婢知错了!”
其实他不是不拦,而是故意不拦,为的就是朱允熥回来看到这一面。宫里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,就没有傻子。他在装委屈,他越是委屈,吴王越是看双喜不顺眼。
“这个不知道尊卑的东西,拉下去!”朱允熥一指双喜,“打他二十板子,然后送回母妃处,说孤这里人够了,不用其他人伺候。”
~~~~~
反正是免费的小说,说两句题外话不算骗钱。
我也是刚来番茄,不了解番茄读者的阅读习惯,你们看的都是百万字以上的小说,昨天的三张没有一起发出来呢,有的人就不理解了,说那啥对吧。
甚至某些读者,在评论区里骂脏话,更有人对我人身攻击,气得我昨天晚上半夜看书批评的时候,睡不觉。
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,说我水很我很委屈。
有位读者的书评很中肯,蓝玉荐酒送胡亡很精彩,但是其他方面角度转换衔接,还有描写有些长了,有些画蛇添足。
对于中肯的意见我肯定听,但是对于一些那什么的,是吧.........
写书是一个很漫长耗费心神的过程,坐着在电脑前腰酸背痛写出来的东西,都是有着良好的初衷的。
这本小说的大纲设计了三百万字,我个人的写作风格不是那种打脸爽文各种套路的。那么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,没有爽文套路可以去套在情节里,写的就更加艰难。
水,我真是委屈,哥们是个性情中人。
我要是想水,随便一个带泪点的情节写他两万字,比如朱元璋病没好,主角怎么伺候,双方的心理活动,大臣的心理活动,朱允炆怎么吃醋,吕氏怎么发狠,是吧,两万字还未必写得完。
那样写,我省事,真的。
但是那样是对读者,对网站,也是对我自己的不负责。
那样是骗钱,我还没到那个地步。
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,不单单是主角如何,尤其是历史小说。
那些风华绝代的人物,必须也要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。
还有位读者的书评,我甚为中意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理解万岁。
一部小说有高潮有低谷,最主要的是读者的支持。
发书以来,感谢默默支持的读者朋友,真的感谢。
感谢那些打赏和追更的朋友,真诚的感谢。
我呢,会努力给大家讲述一个好的故事,没有那么多套路,会很真诚,很用心的去讲。
山高水长,江湖路远。
一路有你们陪伴,吾之动力也。
皇帝也为钱发愁。
朱元璋是个好皇帝,从心里顾及百姓的民生。
数十个藩王进京,他们走一路要吃一路,人吃马嚼的不是小数。
怪不得,朱元璋死后,严令各地藩王不得进京奔丧。
根源就是怕,骚扰到地方,带来严重的负担。
若是再往后几百年,啥清大帝之类的,每逢寿辰就是发财之时。
各地督抚轮番进献,宫中又是修戏台,又是建花园。
为了显示所谓的煌煌盛世,大办特办,繁花似锦烈火烹油。
几百年下来,天下的好东西都进了他一家一姓的腰包。
后来被人家红毛绿眼的八国联军,抢了又抢。
“孙儿,你记住!”见朱允熥若有所思,朱元璋正色道,“当皇帝,虽然受天下的供养,想 要啥有啥,但是当皇帝的人,不能贪心!”
朱允熥肃容倾听,皇帝教诲。
“皇帝,是给天下人做主的。皇帝,是让人过好日的,不是祸害人的!”朱元璋继续说道,“你知道当皇帝最大的权力是什么吗?”
朱允熥摇头。他虽然有着后世的灵魂,有着后世的独特眼光和见解,还有着超越历史几百年的先见之明,但是他知道,当皇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。
“皇帝最大的权力,是控制!”朱元璋双手握成拳头,慢慢舒展开,指了指他的心窝,“控制的是这里!皇帝,要控制自己的心。控制自己的贪欲,控制自己的享乐!”
朱允熥拜倒,“孙儿记住了!”
随后,朱允熥陪着朱元璋用了膳,又和老头说了一阵闲话,才转身出来,朝东宫走去。
一路上,朱允熥都在想一件事,边走边想,表情有些沉重。
那些跟在他身后的宫人侍卫,见吴王若有所思,也都不打扰。
朱允熥在想钱。
既然自家老头怕藩王的队伍骚扰对方,那由朝廷先垫付藩王过境需要的费用,不就完了吗?
藩王的家眷多少,属官多少,每人每天的伙食费用,住宿费用按照官阶大小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,况且真的让藩王来京,还可以限定他们的随扈数量。
用不了上万人,每个王爷带上几百个侍卫,加上家眷属官撑死了一千人。北方的藩王可以在山东等地乘坐运河船只南下,那样的花费更少。
可问题是,钱从哪里来?
朱元璋的性格,是不会从国库拨钱给儿子们当路费的。
他又绝对不会像什么后世的大帝一样,让地方督抚捐款。
想着钱,朱允熥也有些头疼。
他虽然贵为吴王,可是手里也没几个钱。
皇族之后去了封地才有钱,他当皇孙的时候一年就是一千两银的赏钱,多一分都没有。
别说他,宫里有一个算一个,一个比一个穷。
钱是好东西,不但能解燃眉之急,还有大用。
据说后来朱棣之所以能打下南京,就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大撒银票,收买了许多军官和宫人。
现在,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高了,自己不但需要有自己的班底,也更需要建立班底的钱财。
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忠诚,只有绝对的利益。
但是这事,还真要从长计议。
朱元璋可是眼里不揉沙子的,千万不能弄巧成拙。
朱允熥边走边想,自己在朝中能获到多少支持。
两个舅舅,掌管京中武威,武隆两大营共三万人的京营兵马。
舅老爷蓝玉身上虽然有大将军的位置,其实在京城一兵一卒都没有,只有几百家将。
颍国公傅友德,宋国公冯胜等人也都是如此。
这就看出朱元璋的手腕来了。
这些跟随他的老兄弟,个个能征善战,位高权重,但是不出征的时候,没有兵权财权。
朱标的政治遗产中,倒是有不少大明中上层将领,除了京中的武将之外,各地守将也有不少。可是那些人打仗还行,真要是用他们干别的,只怕反而会坏事。
文臣呢?
想到这些文臣,朱允熥更是头疼。
现在距离清洗胡惟庸的党羽才过去几年,朝中凡是有实权的文官,都不敢有任何的结党营私之嫌。
自己若真是被朱元璋选定了储君,他们肯定效忠。但是皇位一日没落到自己身上,这些人一日不敢站队。
思来想去,朱允熥哑然失笑。
原来自己这个吴王,是既没钱,又没人。只有一堆隐藏着的政治遗产。
渐渐的,走到东宫。
穿过奉安殿,后面一个清净的小院就是他的住所。
院门前,两个侍卫正在指挥一群太监,不住的往里面搬东西。
那两个侍卫正是当日在朱标灵前,善意提醒过自己的廖家兄弟。
”参见吴王殿下!“廖家兄弟见到朱允熥,赶紧行礼。
”快快请起!“朱允熥笑着扶起来。
这哥俩虽然只是宫中的侍卫,官阶不高,但是代表的是身后楚国公一脉,不能小觑。
”这都什么呀?“朱允熥看着小山一样的礼盒说道。
”回殿下,这是端午时,是各地藩王进献的贡品。陛下特旨,让臣等给您送来!“廖镛恭敬地说道。
端午节,华夏人传统节日。
不过太子朱标刚刚去世,这端午在宫中根本就没过。
”辛苦你们哥俩了!“朱允熥笑笑笑,随后拿起一个礼盒,蜀王朱椿的礼物,封条上写着柏枝熏肉。
朱元璋崇尚简朴,他这些儿子也不敢送贵重东西,千里迢迢送了点腊肉之类。
这些货物通过驿站快马传递,所产生的费用,超过了礼物数倍。
等等,朱允熥好似想到了什么。
想到了一条可以有钱的路,可以让国家有钱的路。
驿站!
和廖家哥俩随后说了几句,朱允熥一人在花园里溜达,满脑子都是刚才的灵光一现。
以前看那些穿越小说,主人公穿越古代,靠着啥卖火柴,香皂就能发家致富那是扯淡。
这玩意现在就有了,宫中所用的火柴和后来大同小异。香皂那玩意更是中人之家就能用上,没香皂用什么洗澡?
还有什么蒸馏酒,现在大明严令各地不得私自酿酒,很多百姓吃不饱,拿粮食酿酒,长几个脑袋。
玻璃那玩意现在也有,大明的宫城里很多窗户上,都装着五彩琉璃。
再说自己也不会啥发明创造,这个驿站倒是给了朱允熥一个想法。
朱元璋重视各地民生,每天的奏折都是驿站快马传递。而且各地的驿站,还要负责官员的往来,颇有些后世邮政的意味。
但是大明的邮政不赚钱呀?
那自己改动一下,把后世邮政的挂念套在现在的驿站上,能否给大明增加一条财源。
如果可行,那藩王进京贺寿的问题迎刃而解。
而且,自己朱元璋心中的位置,也能更上一层楼。
朱允熥越想越兴奋,回头吩咐道,”本王要写点东西,你们谁都不许打扰!“
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,一位杰出的领导者,要有着坚定的心智,坚定的思想,坚定的路线,不能被人所左右。
一位皇帝,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。
如果因为怕错,而畏手畏脚,怕麻烦而把难题留给后人。那他,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。
朱允熥要那个位置,他更要成为建立一个崭新的明,重塑华夏辉煌的领导者。
所以,他看着殿中群臣的目光,毫无怯意。
“吴王殿下!”先开口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,“驿站乃是国家所建,传递军国大事。如果按殿下所想,对百姓开放,会不会舍本逐末?届时影响军国大事加急传递,或者丢失公文,泄露朝廷机密?再者,驿站乃是供过往官员专用,开放给百姓,必乱尊卑!”
刘三吾所说的是老成持重之言。
历朝历代对驿站都极其看重,中原王朝的疆域都太大,往来交通不便,驿站是朝廷知道各地情况的最佳手段。
而且这个时代有着明确的尊卑等级,衣食住行不是有钱,就能随便穿随便用的。
朱允熥沉思片刻,笑道,“驿站传递的是军国大事,百姓传递的无非是信件杂物,分开来送就是!”
说着,朱允熥慢慢走到群臣之中,尽量说得直白些,“我打个比方,就以咱们应天府(南京)为例。京城中有客居的商人,学子不下十余万,还没算那些在京城务工,讨生活的人,对吧?”
户部尚书傅友文点点头,这个数字和户部统计的差不多。
御座上的朱元璋又是老怀大慰,心道,”臭小子事先做足了功课,连京中有多少客居人口都知道!“
”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!“朱允熥说了两句诗,继续笑道,”这些人,每月每年和家中的书信,杂物往来,是个天文数字,对吧?“
见大臣们都在点头,朱允熥接着道,”如此庞大的信件货物往来,不同于朝廷各地的加急军报。这么多东西,用军马送也送不过来!“
群臣中,一个捧哏及时出现,吏部尚书詹徽道,”殿下的意思是,分开?“
”对,分开!“朱允熥给了对方一个深得我心的眼神,又笑道,“咱大明的驿站中,除了军马,还有大量的骡马,这些牲口是备着给官员们拉行李的,可大部分的时候,都是闲着的,对吧?”
“与其闲着,白吃粮草,不如动起来。”说着,朱允熥笑了笑,“还有驿站中的驿卒,帮工,闲着也是闲着,该动的就动!”
“以应天府为例,假定每月一号为百姓信件物品邮寄日!”朱允熥站在群臣中间,侃侃而谈,“几驿卒为一伍,护送运送信件物品的骡马车队离开,交到下一个驿站,然后再由下一个驿站的按单清点,继续传递!”
“有驿卒在,避免有歹人起坏心,驿卒之间又可以彼此监督,避免盗窃鱼目混珠。信件货物送至当地,由驿站人贴出通告,让百姓前来认领,或者由驿站中的帮工跑腿送到!”
说着,朱允熥又笑笑,“收信收货人,哪能让人白送呢,怎么不给点赏钱?”
家书抵万金,在这个没有其他通讯方式的年代,一封家书珍而重之。其中珍贵,不能用钱来衡量。
他这么一说,殿中臣子们都笑了。
御座上的朱元璋也不禁莞尔。
民间风俗如此,别人给帮忙,总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。这不是贪腐,更不是勒索,是朱元璋最喜欢的百姓民风。
朱允熥如此一说,群臣差不多都明白了。
军国大事还是用军马加急传递,驿站闲置的车马人手利用起来,为百姓输送信件货物。
许多人暗暗点头,如果真能如此,各地的信件杂物往来将会十分便捷快速。
“至于刘学士所说,官民合居乱了尊卑!”朱允熥沉吟下,“以北平驿为例,北平驿站在通州,占地四十五亩,可容纳上千人同时住宿。留下给官员们住的,还是有许多空房,由于驿卒隔开,算不得乱了尊卑!”
“能住驿站的百姓,只有商队。百姓们随便有个安全的地方住就行,不求豪华只求遮风挡雨!”朱允熥继续说道,“再说,商人们都很抠门的,也就是东家和掌柜的住,伙计们还是风餐露宿和货物待在一块!”
说着,朱允熥顿了顿,“这就是驿站的第二个作用,给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,还有货物仓储!”随后,朱允熥又笑笑,“这可和传递信件杂物不是一个价了!”
官员们都是人精,朱允熥说的通俗易懂,他们不难理解。而且,一涉及到钱,许多人眼睛都亮了。
户部尚书傅友文开口问道,”殿下说这些,也不是不可行,俗话说车船店脚牙,无罪也该杀,若真能给商旅提供方便,也是朝廷的恩德。只是,殿下说是开源,臣请问,如何开呢?“
说地这个累呀!你干脆说怎么收钱就完了!
朱允熥心中腹诽,面上笑道,”这还不简单!“说着,走到朱元璋御案边上,”皇爷爷,孙儿斗胆,请您写几个字!“
朱元璋正听的入神,心里沉思,听他如此问,笑道,”写啥?“
朱允熥从袖子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,烟盒大小的硬纸壳片,笑道,”请您写一个邮字!“
”好!“朱元璋应了一声,提起朱砂笔。
以朱允熥的眼光看,朱元璋的字不好看。但是一笔一划之中苍劲有力,力道深沉。
”再请皇爷继续写,住字!“朱允熥又笑道。
随后,朱元璋按朱允熥所说,在几张小卡片上,都写下字。放下笔,笑呵呵的看着朱允熥。
”诸位请看!“朱允熥拿着写着邮字的卡片,笑道,”这上面是皇爷爷御笔邮字,可以贴在信上用来信件邮递!“说着,又回头看看朱元璋,“皇爷爷,既然是您御笔所写,不如叫邮票吧!”
朱元璋一愣,随后开怀大笑,“好,听你的,邮票!”
“恭喜陛下!”吏部尚书詹徽当场出列,朗声道,“此物若真能发行于世,定是千古佳话。臣为陛下贺,为吴王贺,为大明贺!”
“恭喜陛下!”群臣也赶紧跟上,狂拍马屁。
朱元璋平日最反感的就是马屁,但此刻笑得见牙不见眼。
皇帝,更想青史留名。这个邮票的作用已经呼之欲出,贴在信封上是作为官府邮寄信件的凭证。
若真能发行,无论沧海桑田,只要世人还写信,就一定会记得他朱元璋。
记得他这个曾经的放牛娃!记得他创立的大明!
马屁退去,刘三吾再次开口,“吴王殿下,这邮票可要钱?”
“这个就是咱们给百姓邮寄信件的邮资!”朱允熥在群臣中举着天下第一张大明邮票说道,“朝廷卖给有需要的百姓,百姓把邮票贴在信上,驿站盖上印,就可以邮寄了!”
刘三吾沉思片刻,”多少钱?“
”不贵,两文洪武通宝!“朱允熥笑道,”诸位别小看这两文钱,我大明一天的书信往来何止数十万,积少成多呀!“
”嘶!“几位掌管财政的大臣顿时倒吸一口气。
他们执掌天下的赋税,略微一算就知道到底是多少钱。
一枚邮票两文,一万枚就是两万,十万就是二十万。二十万铜钱换成银子,就是两万多两。一个县一年的赋税才多少?去年大明一个人口繁多的上等县,上缴税银也不过三万,一州之地不过十五万。
”但是皇爷爷御笔这种,两文钱可买不到!怎么也得二十两!“朱允熥笑道,"皇爷爷,天下有的是有钱人,他们巴不得买您的御笔回去供起来!”
“好小子,做买卖做到咱头上了!”朱元璋哈哈大笑。
“刘学士是天下文人翘楚,若是以您手书为范本的邮票,怎么也得卖,五两!”朱允熥对刘三吾笑道,“文人雅士,都有这个爱好,天下学子,谁不想要一张,翰林学士的墨宝!”
中书舍人刘三吾顿时有些自得的笑笑,同时眼中也有些期盼。
若真以他的手书为范本,那他刘三吾也是名流千古。
“除了邮票,还有递票,传递货物按照重量计算价格!”
“还有住票,饭票,储存货物的储票!”
“朝廷统一发票,无论是百姓还是商旅,拿着票就可以在驿站使用!”
“财源尽归朝廷中枢,驿站的驿卒帮工也有不会白忙,每年所得足够维护驿站,一举多得。”朱允熥站在朱重八身边,“诸位,何乐而不为?”
朱元璋不只是人生赢家,可以用一个更牛叉叉的词来形容,位面之子。
他还是小兵的时候,因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,被当时的造反头子郭子兴看重了。
郭子兴的想法是,你小子有前途,老子要把闺女嫁给你。
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养女,但是马皇后他爹和郭子兴可是磕头过命的把兄弟,而且郭子兴的军中很多马姑娘老爹的袍泽旧将。
从那以后朱元璋有了一个好媳妇,也有了一个好老丈人。
从那以后,朱元璋起飞了。
家乡那些儿时的乡亲伙伴纷纷来投,那些人也都是泥腿子,可是一到了朱重八的麾下爆发出巨大的,令大元铁骑惊骇的战斗能力。
徐达,汤和,周德兴,耿君用等等等等。这些这人跟他南征北战,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,一次次的帮助朱重八战胜强敌。
他是既有好媳妇,又有好兄弟。
媳妇是贤内助,无怨无悔的操劳家庭,生儿育女,甚至在后来他做大被老丈人视为威胁的时候,出面化解。
而在老丈人死后,媳妇还帮他娶了自己的小妹妹,顺利接管了老丈人生前的一切力量。
不但如此,因为朱重八少年家中剧变,导致成年的男丁就他一人,后来加上他侄子朱文正,外甥李文忠,他们朱家也就剩下这三个男人。
为了朱家的子孙昌盛,马皇后在辛勤持家,养育自己的儿女,养育那些他们收养的义子的同时,还为朱重八广纳妻妾。
娶妻娶贤,纳妾纳色。只要是美人,朱元璋就划拉到家里。
郭惠妃后身边,几个站在床边小心和皇帝说话的妃子们,虽然也都四十多岁了,可容颜依旧有几分美丽。
除了这些人,朱元璋还有一个让全天下男人都羡慕的能力。
超强的生育能力!
朱元璋一生,截止到现在,儿子二十六个,女儿十四个,中间还有几个夭折的。
四十多个儿女,试问一下,古往今来哪个皇帝能生这么多?
而且终其一生,朱元璋和儿子们,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父子猜忌反目,儿子们兄弟明争暗斗的事。
“你们几个书读得怎么样?”
朱元璋看着几个小屁孩藩王,板着脸说道,几个藩王瑟瑟发抖,眼神一直往朱允熥这边飘。
“过几天咱去学堂问问,你们几个再不学好,少不得一顿打!”朱元璋哼了一声。
“那个.......父皇!”沈王朱模脑子比较活泛,开口说道,“这些日子熥哥儿不在学堂里,儿子们惦记,所以课业上有些疏忽了!”
随口找个理由之后,看看朱元璋的脸色,鼓起勇气显摆他细细胳膊上的二头肌,“不过儿子最近武艺可没落下,您瞧瞧儿子现在能拉开大弓了!”
这几个都是幼子,也是老来子,朱元璋心中疼爱但是面上不表露,这年月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,老子见着儿子直接上脚才是常态。
“练武是好事,可是读书也是大事,大明也用不着你们打仗!”朱元璋随后说道。
站在母亲身后的唐王朱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,“父皇,以后儿子要去打仗!”
朱桱的母亲贤妃吓了一跳,下意识的伸手就去制止儿子。
“你别管!”朱元璋呵斥贤妃一声,“你过来告诉咱,你要去打谁呀?”
“谁不服,就揍谁?”朱桱早就被朱允熥带坏了,扬着拳头,满眼都是光,“番邦不服,揍他。漠北不服,揍他。把他们的金子银子,粮食牛羊,全抢过来!”
年岁稍小的郢王朱栋也跟着喊,“儿子也去,抢他们!”可能是刚刚换牙,这孩子说话还有些漏风。
男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匪气,就是那种只能老子欺负你,不许你还手的匪气。几个儿子天真的言语,让朱元璋咧嘴大笑起来。
儿子们有想法,总比没想法要好,他朱元璋的儿子,只能是狼不能是狗。
“儿臣.....也去!”撒完尿的朱楠见气氛热烈,也跟着凑热闹。
“你还穿开裆裤呢,你去能干啥?”朱元璋由衷的大笑。
老皇帝,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了。瞬间,似乎病痛都没有了。
“儿臣......”朱楠咬着手指头想了半天,“儿臣,尿他一床!”
“哈哈哈!”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。
寝宫中的贵妃们,和公主们也都捂着嘴笑了起来。
“你们几个!又是打又是抢地?跟谁学地?”朱元璋笑问。
“熥哥儿!”沈王一指偷着乐的朱允熥,“他说的,儿子们与其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。不如为大明开疆拓土,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。”
说着,沈王两眼冒光,“熥哥儿说了,日月所照之地,皆为大明之土。什么是大国,大国就是看谁不顺眼,抡起大嘴巴就抽他!”
“胡闹!”朱元璋笑着对朱允熥说道,“以后不许再教你几个王叔不着调的玩意儿,你都是当监国的人了!”
“是,孙儿记住了!”
几个孩子这么一闹腾,寝宫中连日来的压抑去除不少。
郭惠妃看看朱允熥点头微笑,“熥哥儿都是大人了!”说着,似乎有些怅然,“当年你生下来的时候,才那么点儿!”
朱允熥是太子的嫡子,当年出生的时候,根本没用宫里的嬷嬷,马皇后和郭惠妃一手包办的。
而且这些年,朱允熥母亲去世之后,后宫中郭惠妃对他依旧很慈爱,每逢年节生辰,都会有赏赐给他。
“孩儿这些年,有赖娘娘眷顾。”朱允熥行礼道,“孩儿还没说过谢字呢!”
说完,拜了下去。
“快起来,一家人说啥两家话!”郭惠妃笑道,“要说谢,本宫还要谢你呢!孩子!”
朱允熥瞬间明白了,上个月他上了请朱元璋恩准天下藩王回京祝寿的奏折,并且用邮政之法让朱元璋同意了。郭惠妃说所的谢字,就在这上头。
当娘的哪有不想儿子的,他三个儿子都是千里之外,没有圣旨不得回京。她已经老了,见一面少一面的岁数。朱允熥这个得到皇帝认同并许可的提议,她如何能不感激。
曾经楚王的母亲胡妃触怒了皇帝,直接被杖杀。
楚王千里来京,哭吐血了,才得到胡妃生前的衣冠,带回封地安葬。
“孩儿平日有些疏忽了,您也是孩儿的祖母,往后娘娘不嫌弃,孩儿常去您老那请安!”朱允熥笑道。
“好好,盼着你来呢!”郭惠妃慈祥的笑道。
“你们在边上嘀咕啥呢?”朱元璋笑道,“多少天没这个热闹了,黄狗儿!”
“奴婢在!”
“传膳!”说着,朱元璋从床上站起来,朱允熥赶紧去扶。
“大孙呀!”朱元璋笑道。
“在!”
“今儿这么热闹,咱是不是得喝两口?”
朱允熥苦笑,“皇爷爷,喝两口可以,但是只能两口!”
祖孙二人一问一答,脸上都是笑容。
边上的妃子们却啧啧称奇,尤其是郭惠妃等人。
他们和朱元璋过了一辈子,何时见过朱元璋这么好说话过?
朱元璋膝下儿女四十多人,孙辈的几百人,除了太子外,他给过谁笑脸?
看看朱允熥那张和已故太子有几分相似的容貌,再想想监国这个头衔,几个人懂了。以后这宫里的主人,怕是就要落在吴王的头上了。
随后,膳食上来。
皇帝吃饭不是圆桌儿,而是分餐制的方桌,妃子们和小王爷们公主们,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。
今日的膳食比往日精致许多,朱允熥刚刚给朱元璋满上酒。
就看到黄狗儿拿着一封奏折站在门口,要往里进。
“这老阉狗,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!”
朱允熥放下酒壶走过去,阴着脸,“皇爷爷正要吃饭呢,何事?”
黄狗儿讨好的笑笑,“殿下,云南的折子?”
云南?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拿过来,顿时愣住了。
朱元璋的养子,西平侯沐英,因为太子去世受不了打击,病了两个多月之后,去世了。(沐英的爵位死前都是侯!)
“这是怎么话说的!”
朱允熥看看里面,正微笑和家人用膳的朱元璋,心里长叹。
随后,他慢慢的走过去。
“皇爷爷!”
朱元璋端起酒杯,“嗯!”
“云南,沐英伯父,走了!”
“嗯?”朱元璋手一抖,酒洒了一半,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。
同时,刚才还欢声笑语宫中,因为皇帝的脸色顿时鸦雀无声。
“英儿走了?”朱元璋满脸悲戚。
“皇爷爷,您保重啊!”朱允熥知道,对于朱元璋而言,这将又是一个打击。
一口气,喝干杯里的酒。
“传旨!”朱元璋开口道,“让英儿回京安葬,封黔宁王,侑享太庙!”
说完,看着朱允熥,“大孙,英儿的后事,咱交给你,办风光些!”
“哎!”朱允熥答应。
小说《大明锦绣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最新评论